您现在的位置: 品牌中原网 >>财富女性 >> 张欣 房地产女王的冒险与浪漫
张欣 房地产女王的冒险与浪漫
来源:时尚网 编辑:编辑部 时间:2012/6/13 0:00:00
 张欣果敢,目的明确,不达目的不罢休。她从投资业转型房地产,用17年的时间与丈夫潘石屹一起打造出庞大的SOHO帝国。

  SOHO中国总裁 张欣

  从女工到剑桥大学硕士、从投资银行到房地产界女王,她的人生就是不断在冒险。她总说,即使错了,也比站在原地什么都不做要好。我们请来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来与读者分享热爱冒险在女人一生中重要的作用,“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可能脆弱得因为一幅画、一支曲子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华尔街投资公司会议室里,银行家正在试图说服来自中国的王先生参与新能源项目。王先生不置可否,在他身边微笑不语的庄小姐突然问:“你们有更好的项目吗?我们可是专程而来的。”滔滔不绝的银行家顿时语塞。这是好莱坞电影《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里的一幕,客串庄小姐的正是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有人评价:“这是她的本色表演。”

  张欣果敢,目的明确,不达目的不罢休。她从投资业转型房地产,用17年的时间与丈夫潘石屹一起打造出庞大的SOHO帝国。张欣选择婚姻也像选择事业一样大胆,有人曾预言她和潘石屹的婚姻很快会玩完,张欣用事实回击了所有流言。

  “银河SOHO”是SOHO帝国最新也是最大规模的项目,张欣邀请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它像中国南方的丘陵梯田一样充满灵气,没有直角,只有层层盘旋而上的弧线。站在“银河SOHO”最高层,张欣踌躇满志,没有什么比不断地重复更乏味了,“银河SOHO”对角线两边的角度不断变化,这样就有很多选择来完成张欣梦想中的空间革新,令建筑变得柔软、流动起来。

  张欣不是过分沉湎于回忆的人,与其怀念不如前行。北京不太可能像从前那样具有完整的城市肌理和“街道生活”了,与其让新的建筑去迎合周边的环境,不如创造新的可能。因此,她认同扎哈·哈迪德的判断——轻视类似“环境互动”之类的词汇,而老实承认建筑师就是在设计一座座的“孤岛”。她想要保证的是,在孤岛上,人们可以尽可能享受头顶的天际线。在“银河SOHO”,业主们可以透过“甜甜圈”透明外壳,看见北京月朗星稀的夜空。

  从过去到现在,张欣的人生都很传奇,冒险主导了她的生活,即便强调自己和普通女人一样热爱家庭生活,她依旧是镁光灯追逐的焦点。花开一春,人活一世,有许多事可能说不太清楚为什么,人不是因为弄清了一切的奥秘与原委才生活的,人是因为询问着、体察着、感受着与且信且疑着,才享受了生活的滋味。不知,不尽知,有所期待,有所失望,所以一切才这样迷人。

 我是个不能允许自己失败的人,工作不能,生活也不能

  14岁,张欣随母亲从北京移居香港,当时香港人叫内地人“阿粲”,因为有个流行电视剧小人物叫“阿粲”。坐公交车,她不好意思讲话,怕人家嘲笑“阿粲”。14岁她在香港工厂流水线当计时工,一过就是五年,“很枯燥,只有靠听收音机娱乐,所以很快就学会讲广东话。”这是一段被张欣形容没有思想的机械式生活,她的理想极其简单,从每月八九百元工资挣到1000元是她的第一个目标。她对妈妈说:“什么时候我能赚到1400元钱一个月多好啊”,张欣至今对这个数记得特别清楚“1400!”

  当真的挣到1400元时,张欣不满足了,她特别希望去别人称作写字楼的地方当个小白领,为了这个目标,无论多么辛苦,每天下班她都风雨无阻地去读夜校。直到有一天,她终于走进了写字楼,成了一家贸易公司的秘书兼财务。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当时并没有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但不管不顾的张欣存了3千英镑,就带着1个炒菜锅,一本英汉字典,到英国去了。前往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学习经济学,随后又在剑桥大学(Cambridge)攻读发展经济学。

  剑桥大学拿到硕士学位,张欣在华尔街投行高盛当一名年轻分析员,驻扎香港,公寓对着维多利亚港。时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和张欣在英国是同学,他介绍她回内地看看,并推荐了一家不错的房地产企业—万通。在这次被介绍的聚会上,张欣第一次认识了未来的丈夫、当时的万通经营者之一潘石屹。

  张欣回忆,“万通的办公室在保利大厦。他穿了藕荷色西装,戴着大花领带、大眼镜,头发有点儿秃,弄在一边,巨瘦小的一个人。但是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人很有原创性,跟一般人不太一样。我那时候在华尔街工作,大家说起话来都是一个套路的,原创性都特低。潘石屹思路跟别人不太一样。”张欣与潘石屹恋爱四天,潘石屹就向张欣求婚。两人从相互认识到决定结婚,前后不过两星期。张欣说:“我们都老大不小了,我那时候二十八九岁了,都不用像18岁那样,还得谈几年的恋爱。”

  张欣放弃了华尔街的工作,和潘石屹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她所有的朋友都认为张欣跳火坑了,放弃好好的华尔街精英不做,跟着一个天水农民的孩子去做房地产,这不是冒险简直是在自杀。张欣说“我相信他,相信他身上有我所没有那种特征。”1995年,婚后两个人之间的分歧就显现出来了。张欣回忆,1996和1997年是她生命中最艰难的两年:她和潘石屹每天吵架。

  1997年,他们准备做现代城项目。张欣的理想主义又来了,她认为要盖就该盖最好的房子,要总体规划总体设计,一定要和国际资本的大资金合作;而潘石屹认为只要能赚钱和谁合作没关系,盖什么样的房子也没关系,只要别人给钱就是合作伙伴。潘石屹最终向张欣投降,好不容易合同签完了,张欣的高兴劲儿还没过,1997年10月东南亚金融危机来袭,所有合同成了废纸。这对张欣和潘石屹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潘石屹和张欣大吵一顿,说再也不相信她的华尔街式投资方法了。争吵的最后是两人都拎着箱子离开了家,两个人都觉得这场婚姻是彻底完蛋了。

  分开后的某天早上,张欣在英国一座大庄园的树林里走着,早晨的太阳从树缝里照下来,她突然感到自己必须回国。“人为某件事生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为生了个气就选择分开。”她给他打了电话,两人谈了很久。她主动提出:“我辞职,你自己干。”而且,她说,她想要个孩子。张欣说,这是她一生中所做的最理性的决定,“这就好像我从背后狠狠地推了自己一把。”

  张欣曾如此阐述她那段时间的心境,“我是不允许自己失败的人,工作不能,婚姻也不能。”她回到北京,很快就怀了孕,那是她第一个儿子,后来又有了第二个。“人冲动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拉倒了,别跟他在一起了,所以就各自走了。但当你稍微冷静一点再想的话,我不跟他怎么办呢?我当时就觉得还得回去解决我们两个人的问题。我现在更理解婚姻的状态,实际上婚姻从一开始就要把后路给断掉,不要说什么我们要分开、离婚。为什么很多婚姻会解散,都是因为太早把后路打开了,说我们离了吧,如果把这个封死,总是想着我能够通过这个考验的话,可能绝大部分婚姻都能走下去。”

  带着打工挣来的3000英镑,张欣在英国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做每一个产品都要有创新的叛逆精神

  张欣像穿Prada的女王:时髦、富有、有明显的文艺倾向,上流社会里的左派人物、实业家中的时尚偶像。生完孩子,她又回到了公司。这回他们将工作进行了分工,建筑设计工程管理由张欣负责,谈判、销售、政府关系和所有与钱有关的事则由潘石屹负责。潘石屹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以前耍猴人,先要有人敲锣,他就是那敲锣的。然后有人出来耍猴,这就是张欣,再出来拿着帽子收钱的又是他。

  从引入SOHO概念的建设方式开始,张欣与张永和等亚洲建筑设计师合作长城脚下的公社、请隈研吾在三里屯创造“摩天大楼的村庄”、邀请炙手可热的前卫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银河SOHO。最早把国际顶级设计师带入中国的张欣,用艺术化和前卫的特色把SOHO中国变成了最时尚的地产商,也把盖房子变成了卖生活方式、卖风格、卖梦想。2002年,她因为“长城下的公社”获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

  做了几年建筑后,无论工程还是一些枯燥专业问题,张欣都非常感兴趣,“好奇心让我获得的最大益处就是接触了建筑。”她看大量的书,抓住一切机会向所有她认为是专家的人请教,当学经济学的她滔滔不绝“钢结构房子在冬天的北方会产生冷凝水”,听到她和建筑学界的精英一起讲座建筑之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自然景观、之于……任何赞美和荣誉都会黯然失色。

  做了几年建筑后,无论工程还是一些枯燥专业问题,张欣都非常感兴趣,“好奇心让我获得的最大益处就是接触了建筑。”她看大量的书,抓住一切机会向所有她认为是专家的人请教,当学经济学的她滔滔不绝“钢结构房子在冬天的北方会产生冷凝水”,听到她和建筑学界的精英一起讲座建筑之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自然景观、之于……任何赞美和荣誉都会黯然失色。

  2004年,扎哈·哈迪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女性建筑师。这一年的颁奖典礼在俄罗斯举行,张欣曾写到:由于天黑得太晚,嘉宾们等到午夜才看到礼花绽放,她没有写到的是,正是在颁奖礼上,她邀请扎哈·哈迪德为SOHO中国设计。在她身上,张欣看到了自己,她说,有很多女性朋友,她们有了家庭生了孩子,短暂的休息后就失去了联系。“刚成立公司的前几年,每次开例会我都很怕参加,因为满屋都是男人,我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们看我估计也抓头。我是直到自己为人母亲了,才真正找到自信,才能够自如地在男人主控的场面表达自己。”现在SOHO中国从董事会到高管,到一般员工的性别比例是:男女各占一半,5:5。

  张欣和潘石屹18年夫妻,17年企业合作者,她是“追求主流当中的另类”而他恰恰是与她互补的那个“另类中的主流”。

  《时代》杂志称扎哈·哈迪德为“建筑界的LadyGaga”和“最具影响力人物”。扎哈三次与SOHO中国合作,设计了北京的银河SOHO、望京SOHO、上海的凌空SOHO(原虹桥SOHO)。今年夏天,由她设计的伦敦奥运会游泳馆将在世人面前惊艳亮相。

  扎哈和张欣一样挑剔。在SOHO中国的办公区,散落着堆成一摞摞的图纸,因为扎哈设计的建筑物,每一层、每一个户型、甚至每一块砖都不一样。张欣形容原来的施工单位画户型图,一本就够了,现在公司的产品户型图得用卡车装。为了避免在建造中出错,SOHO中国采用了建筑信息模型软件,“在电脑上模拟建造就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张欣说,“我们一般想到桌子就是正方的、长方的、圆的,扎哈让我们的想象力飞跃,桌子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就像自然界,形状是多么丰富。”

张欣会让员工问自己两个问题:

  1、假如你一生中只有一次机会盖大楼,就是你现在的工作,你会改变你的工作方式吗?2、三十年后假如你带着你的孙子去参观你当年盖的大楼,那时的你站在大楼前会感到骄傲还是遗憾?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时,共募资超过19亿美元。这是一个销售额达238亿元、单体项目年销售额创中国最高(银河SOHO在2010年卖出146亿)、开发的物业占据了中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商业地产帝国。

  2011年到2012年,张欣不得不承认,在她17年的房地产从业经历中,从未遇到过这样艰难的市场。轻资产和强销售模式相辅相成,成就了SOHO,但对核心地段物业的过分依赖,也让SOHO即使上市后也没摆脱简单多项目公司的路径,业绩以不稳定著称。随着SOHO的上市及销售规模的扩大,张欣表示,SOHO需要更轻盈、国际化和制度化,需蜕变成为擅长颠覆性设计及投融资的资产运营公司。在中国楼市再次陷入调控低谷之时,SOHO中国则再次来到了十字路口:固守还是变革?张欣决心通过一场史无前例的手术,切割出SOHO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旨在帮助客户出租物业的售后服务部门——租务部一次性裁掉100人,租务业务从此全部交给中介代理;半年后,SOHO中国的核心部门销售部大幅裁员,近200人的团队裁至100人;未几,运营9年、SOHO中国最为显性的品牌产品《SOHO小报》停刊。张欣说,“我创业时没有听过VC、商业模式,我的唯一动力是热情、梦想,今天我回头看依然相信,商业模式的成功是结果不是原因,真正迷人的是幻想未来的浪漫情怀和坚定的意志,千万不要让那些商业教条破坏了年轻的梦想,Stayhungry,Stayfoolish。”

  最忙碌的时候,最艰难的时候,张欣都保持晚上7点钟离开办公室,不会去参加任何的应酬,回家跟孩子们在一起,很温馨。周末的一天,她这样度过,“一早老潘把全家都叫起来:起床骑车去。骑到天安门前,人好多啊,又骑到故宫,一路上飘着玉兰的花香……。”

  每在一处盖房子,张欣就会在那里安一个家,结构大同小异——简约风格的家具、轨道灯、植物,露台上有个围起来的大花园,张欣把花园称为她的“空中庭院。”这是她会和潘石屹一起回想这些年两人一起浪漫的时刻:一起面对困难、一起看孩子足球比赛,最浪漫的还是一起在太阳升起时一起祈祷。

  不要让生活磨灭你的好奇心

  苏:我们对于张欣最大的印象是“潘石屹是为她打工的男人”,这种说法可能来源于福布斯排行榜吧,在那上面,你的名字列在了老潘的前面。

  张:当然不是。我们公司的管理风格没有变化,我负责建筑设计、工程、金融;老潘负责销售、出租、推广,公司的所有重大决定都是在每周的管理会上磋商共同决定。SOHO中国的文化反感一言堂,提倡在磋商中寻找真理。

  苏:结婚18年,一起做事业17年,你有没有总结过自己?

  张:我喜欢冒险,喜欢不断创新,从创新中找到未来。在决定留在北京之前我曾在很多地方工作、生活过。比如,我想去盖一个有风格的房子,如果这个事情是在纽约的话,你都想不到会面对多大的阻力!可是在中国,就没有过多的阻力来阻碍我们,中国虽然是一个老国家,但在对创新的接受度这一点上,像一个新生儿一样,本身就充满好奇心。

  苏:但当时你完全不懂地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张:有一个比喻,在建筑一个项目的时候,开发商就像是一个导演,建筑师是明星,这是一个比较恰当的配合。现在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师一个人的工作,而是结合了很多因素,要和不同的人沟通,在许多大型产业中,其实作为领导者的女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导演。

苏:我一直觉得你们最出色的地方在于你们都互相找到了彼此最合适的位置,虽然是夫妻搭档,但总是恰到好处。

  张:我英文讲得好一点,所以我就面对国际媒体,他亲和力强一点,所以他面对国内媒体,这也是自然形成的。我们的管理风格非常不一样。我可能依然是这个样子,要求比较高,标准也比较高。

  苏:所以你是铁腕型的决策者?

  张:追求卓越的就容易志同道合走在一起,在不能降格以求面前,没有铁腕这种说法。

  苏:我每次经过望京SOHO,都会抬头看一眼那个建筑,大家都挺佩服张欣的大胆和冒险。你是怎么说服扎哈·哈迪德来为中国设计项目的。

  张:她对建筑充满想象力,是我一直欣赏的建筑师。在她获得普利策奖之前我们就已经是朋友,长期以来我都有想请她来为中国设计建筑的想法,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地块。后来望京SOHO项目招标,她带着设计来了,那是个特别惨烈的招标,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世界有名的建筑事务所,但是最终扎哈的设计获得了所有人的喜爱。

  苏:所以你是个有了想法一定要实现的人。

  张:我做事情都是比较的理想化,所以,我总是想什么是最好的?总是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件事,可能有时候也会有些不切实际,可正是这些不切实际,带来了一些别人未曾发现的大机会。比如盖房子,有人会说我为什么要搞建筑艺术?这和盖房子完全没有关系!可是我总觉得,房子是城市的脸孔,所以除了具体使用人对功能性的追求,还要想这栋楼对于这个城市观感的影响。所以,自然就将这栋楼和文化结合在一起了。可能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不是特别重要,而我还是希望,要让事物比功能性之外更多些完美。

  苏:成功还真不是说有多少钱或多少名,成功有时候就是坚持自己,做成自己想要做的事。

  张:我要结婚、我要生孩子、我要买房子……这些具体的生活坐标会阻碍你想做的事。女人最不该被太多这样的身外事情把自己绑定下来。

  苏:你是福布斯排行榜第33位富豪,但是我了解的你,生活从来不奢侈。

  张:我是变化很大,这些年我还是比以前活得更踏实一点。在我们这个大变迁的社会里,中国这几年来GDP都翻了几番,数字上是翻了几番GDP,但是对应的真实代价,就是不断在变,人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在种情况下每个人还是需要通过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状态。

  苏:大家都觉得你够忙的了,但在《华尔街2》里看到张欣客串都特别好奇,你一定要跟我们说说那个经历。

  张:《华尔街2》导演Oliver Stone是我的好朋友,他拍戏时邀请了很多朋友都去过把瘾客串,有巴菲特、《名利场》的主编Graydon Carter、CNBC的美女主持Maria Bartiromo,也包括我。导演自己也演个Trader。纽约首映试客串的朋友们都去捧场。我觉得剧情很紧凑,传递的信息很清晰:华尔街资本赚钱像抽鸦片一样可怕,一旦上瘾,它让你的生活失去方向。而泡沫是进化的,它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但它永远存在。这也是因为我在金融行业曾经有工作经验吧,也算是个纪念,所以我同意了。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分隔线----------------------------
品牌中原联盟 河南慈善总会品牌中原爱心基金
电 子 邮 件:pinpaizhongyuan@126.com pinpaizhongyuan@163.com 豫ICP备11021917号-4
:1067015152 :1335310978 :1015925281 :1398823029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如文章作者、著作权所有人、网络传播权所有人看到后有任何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作出删除或修改处理。如作者、著作权所有人、网络传播权所有人看到后未及时联系我方,我方视为默认许可转载刊登,我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此声明 网站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