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品牌中原网 >>品牌视野 >> 一家超级公司的覆灭
一家超级公司的覆灭
来源:冯仑风马牛 编辑:刘力豪 时间:2018/8/30 0:00:00

1600 年,大明王朝的万历皇帝还躲在深宫里炼丹;朝鲜「李氏王朝」依靠大明的救援,结束「壬辰倭乱」,开始短暂的休养生息;入侵朝鲜失败的日本人回到本土,继续「乡长打乡长」的「战国模式」,德川家康东征西讨,为接下来统治日本两百多年的江户幕府打下根基……东亚依旧笼罩在旧时代的「帝国夕阳」之下时,万里之外的英格兰岛上,一家新公司的申请,得到英国国会的批准。

这家公司是一伙伦敦商人在此前一年集资 3 万多英镑筹建的。筹建之初,股金被分为 101 股,数十名投资者分别投资一百到三千英镑不等。经过一段时间扩充,股东增加到 218 人,其中包括 24 名董事会成员。公司向英国国会提出的申请,是「与东印度进行贸易的独占权」。

英国国会批准后,1600 年的最后一天,伊丽莎白女王向公司颁发特许状,赐予其独占好望角至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特权 15 年。在公司专利期内,「禁止其他团体从事属于公司授权范围内的贸易活动」。凡有侵犯该专利权者,货物没收,一半上缴英国国库,一半归公司所有。这家公司被赐名为「伦敦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体与管理者」,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雏形。

获得特许状后的 17 年里,东印度公司在英国与印度之间进行了 12 次航行,从印度进口棉布、硝石、糖,以及欧洲市场紧缺的丝、靛青,输往印度的则是铜、铅、锡等少量物品。每次航行都有高额回报,有时利润率高达 320%。

那时候,公司股东们的合股经营是临时性的,公司每航行一次,就募集一次资本,航行结束后,资本退还原主,利润按照资本多少在入股者之间分配。后来,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之后,把一次航行的股本留下来,作为下一次航行之用,到 1657 年,这种「新的共同股份」形式正式确定下来。临时募集资本发展成为永久性资本,与现代股份有限公司已没有多大区别,公司进入到全新的时代。而这一年的东亚大陆上,满清入关不久,还在云贵高原同南明小朝廷激战,福建沿海地区,郑成功率领的抗清武装也让顺治皇帝夜不能寐。

东印度公司在 1613 年获得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颁布的准予进行贸易的特许状后,就不断通过哄骗、贿赂等手段,逐渐在印度建立起多个商馆,成立管区,蚕食印度的土地。甚至在 1686 年,以武力进攻吉大港,劫掠商船。在争夺对印贸易的过程中,东印度公司又先后击败了竞争的葡萄牙人、荷兰人,逐步确立起在对印贸易中的霸权。

对印贸易的利润实在是太过丰厚,1689 年,英国政府又给与另一家「英国对东印度贸易公司」以特许状,形成了两家公司同时进行东印度贸易的局面。两家争利,纠纷不止,在英国政府的干预下,1702 年两家公司合并,成为「英国商人对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新公司成为一家独占特权的公司,其基础也从伦敦商人扩展为全英国商人。这时候,东印度公司不仅得到了英国议会的的承认,还拥有了军舰和部队,以及在印度宣战和媾和的特权。

到 1750 年代,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设立了 150 处商站和 15 家大代理店。它们通过印度商人和高利贷者,迫使成千上万的织工和手工业者为其生产,仅在加尔各答一地,就有 8000 名织工。1756 年,欧洲大国间爆发「七年战争」,东印度公司趁机摧毁了法国在印度的势力,开始独霸对印度的贸易。

这个拥有了军队的庞大贸易公司,并不满足于独霸贸易。1757 年,乘着印度的王公们内讧的时机,在「七年战争」刚刚开打的时候,公司发起对印度的普拉西战役,用武力占领了印度最富庶的孟加拉地区。这成为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确立统治权的开端。从此,东印度公司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了一个军事和拥有领土的强权。印度开始逐步沦为其殖民地。同是这一年,中国的乾隆皇帝正带着他心爱的令妃在江南游山玩水,开始第二次南巡。这个令妃,就是最近的热播剧《延禧攻略》的主人公魏璎珞的原型。

当我们回顾东印度公司的历史,不难发现:这个贸易起家的超大公司,成为一家垄断贸易、确立统治权的庞然大物时,就一步步释放了自身最邪恶的那一面。掠夺取代贸易,成为其获利的主要手段。东印度公司政权在握,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它来实现最大限度的掠夺。公司每征服一地,就掠夺国库、敲诈王公贵族。1757 年,东印度公司攻陷孟加拉首府穆尔希达巴德后,从孟加拉王公西拉杰的国库中抢走价值 370 万英镑的财宝。随后,东印度公司扶植米尔·贾法尔成为孟加拉的傀儡统治者。米尔·贾法尔又「赔款」100 万英镑,向加尔各答的英国商人支付 50 万英镑。这些超过了东印度公司全年贸易的总和。原来的和平经商的方针被摈弃,战争、领土扩张,增加税收等取而代之,东印度公司也从一个商业机构变为殖民统治机构。

有历史学家统计历史数据得出结论,1750 年到 1800 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掠夺了 1 亿英镑金币到 1.5 亿英镑金币的财富。而通常认为,1500 年到 1800 年,欧洲殖民掠夺的财富总值约为 10 亿英镑金币。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贪婪可见一斑。

这批资本的流入,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是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工业史学家克宁汉说:「如果瓦特早生 50 年,他和他的发明一定都同时死了。自有世界以来,可能没有一个投资的收获超过像掠夺印度一样的利润。」

东印度公司的肆意掠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原本美丽富饶的印度变得一片凋零。1769 至 1770 年,孟加拉发生严重的大饥荒。饿死人数达 1000 万人,占该省总人数 1/3 的人口挨饿,1/3 的耕地荒芜。1793 年,连英国总督康华里在也不得不承认:「本公司在印度领土的 1/3 现在已是一片只有野兽居住的蛮荒之地。」

在殖民印度的同时,东印度公司还垄断了与中国的贸易。1792 年英国对中国的首次官方访问也是东印度公司一手促成的。马戛尔尼一行的全部费用 8 万英镑都由东印度公司承担。从 1760 年到 1800 年,英国与中国的贸易额迅速增加了 10 倍以上,在中国与西方贸易总量中,英国独占 78%。

从 1775 年到 1799 年,东印度公司每年进口的中国茶叶从 22574 担猛增到 157526 担。中国的茶叶也彻底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英国国会要求东印度公司必须保持一年的存货量。1773 年,因东印度公司的茶叶专卖权,引发了美国的独立运动。

在东印度公司大量进口的中国茶叶的同时,英国商品却在中国找不到销路。用乾隆的话说:「大清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这种情况下,东印度公司发现了鸦片。1773 年,东印度公司宣布垄断鸦片贸易,开始在孟加拉大面积种植鸦片,随后销往中国。由于鸦片贸易,东印度公司获得大量财富。在一段时间里,鸦片收入占据了英印政府收入的七分之一,成为仅次于田赋地税的第二大贸易。掠夺印度之余,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做起了更加卑劣的买卖。

发动战争、殖民、掠夺、贩卖鸦片……东印度公司从事着嗜血买卖的同时,内部的腐败也日益加剧。自 1764 年克莱武成为孟加拉总督以后,「公司曾经彬彬有礼的职员,如今都变得极为狂暴、贪婪;股东之间相互勾结,贿赂竞选;董事会也完全成为没有领导能力,无法实现有效统治的、纷争不断的机构。」公司职员中饱私囊、私自积累财富,据英国议会的一项报告表明,1757 至 1766 年间,东印度公司职员收到的礼物高达 217 万英镑。18 世纪中后期,在印度服务的丰厚「报酬」,使公司股票不仅被视作一种常规投资,而且是能让自己或亲属前往印度发财的资本。

东印度公司掠夺了大量财富,却因为内部腐败和四处用兵,在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变得财政困难。若没有对中国的鸦片贸易,早就破产。虽然从 1783 年英国政府和议会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监督和限制东印度公司,厘清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的关系。直到 1813 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才最终明确「大不列颠国王拥有对印度的最高统治权」,东印度公司回归为一个企业的角色。然而这时候的东印度公司,只剩下鸦片贸易和对华贸易独占权,其他商品贸易额降得很快。

可以说,从 1813 年起,东印度公司的商业收入就已微不足道了。紧接着,英国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来广州十三行贸易的英国商人,从原来统一由东印度公司组织变为散商,英国政府开始特派官员与中国政府交涉商务事宜。而这个时候,发端于东印度公司的英国对华鸦片贸易,已经到了危害深重,难以收拾的地步。

种种权力被取消后,东印度公司走向了破产的道路。1858 年,由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巨大压力,东印度公司在用两百多年时间为英国聚敛到足够的财富之后,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其在印度的所有财产交付英国政府。印度成为英国政府的殖民地。虽然之后东印度公司因为帮助英国政府从事茶叶贸易(主要是与圣赫勒拿岛)又苟延残喘了十来年,1874 年 1 月 1 日还是遭到了彻底解散。

从 1600 年拿到特许经营权,到 1858 年 8 月撤出印度,258 年时间里,东印度公司从一家临时集资的贸易公司成为英国殖民统治的马前卒、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实际统治者,最终又因为贪婪、毫无底线的掠夺、罪恶的鸦片贸易、内部的极度腐败、落后的公司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等多种原因,走向了破产、倒闭、清算。

东印度公司撤出印度整整 160 年了。160 年,沧海桑田,日不落帝国早已日薄西山,被殖民的印度获得独立,饱受鸦片之苦的中国在朝着复兴前进,中印成为了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体,无数新生的中国企业都立志要成为「百年老店」。

再回顾那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百年老店时,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也许整个人类社会都不会再出现类似东印度公司的企业,但促使其倒闭的几个因素:内部腐败、极度贪婪、因为垄断而肆无忌惮地作恶……依旧是阻碍许多现代大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殷鉴不远,怎能不深以为戒?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分隔线----------------------------
品牌中原联盟 河南慈善总会品牌中原爱心基金
电 子 邮 件:pinpaizhongyuan@126.com pinpaizhongyuan@163.com 豫ICP备11021917号-4
:1067015152 :1335310978 :1015925281 :1398823029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如文章作者、著作权所有人、网络传播权所有人看到后有任何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作出删除或修改处理。如作者、著作权所有人、网络传播权所有人看到后未及时联系我方,我方视为默认许可转载刊登,我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此声明 网站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