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品牌中原网 >>品牌要闻 >> 利益争夺激烈 新奥、中石化联手收购中燃陷入僵局
利益争夺激烈 新奥、中石化联手收购中燃陷入僵局
来源:时代周报 编辑:思远 时间:2012/4/5 0:00:00
市场认为,如果收购成功,新奥能源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燃气供应商。

  市场认为,如果收购成功,新奥能源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燃气供应商。

  一场即将改变我国燃气市场格局的收购大戏,自去年年底便在中国燃气、新奥能源以及中石化三者之间铺展开来。自2010年原中国燃气公司内部爆发管理层丑闻后,新奥能源以及中石化对中国燃气的并购一事,便成为天然气行业最为热门的事件。

  3月19日,新奥能源发布公告表示:此次收购相关谈判完成的最后期限因种种原因将从3月31日延长至5月15日。如此延期的背后,存在怎样的问题?三者间不可调和的因素是什么?种种疑问将此案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收购陷僵局

  “新奥希望整合中燃的业务,扩大天然气分销市场份额。在下游业务,尤其是城市燃气供销上,中石化并没有经验,所以希望与做过这方面业务的公司合作,而新奥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专业和精细的,双方找到了利益结合点。”一位接近新奥能源的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对此,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当事三方。中石化外宣办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称:“这个事情所有能够公开和发布的内容都在网站上贴出公告了,近期无法接受采访。”而新奥能源方面表示:“公司高层正在准备业绩发布,目前新奥不能就交易本身作出单独的沟通。”而中国燃气方面也对时代周报记者称无法接受采访。

  三方均未正面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背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收购大戏。上述接近新奥能源的知情人士表示:“新奥和中石化的收购联合体虽多方联系中燃董事会要求直接磋商,但中燃董事会始终没有敞开商谈的大门。”

  这扇大门的开启,缘于2011年12月13日新奥与中石化双双发出的公告表示:将拟用约167亿港元的现金,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向中燃发起要约收购,收购中燃已发行股本中所有发行在外的股份及注销所有未行使的股份期权。

  消息传出后,新奥能源及中石化股价一路飘红。隔日,饱受高管内斗风波之苦的中燃对收购作出回应,明确拒绝了此次收购:新奥与中石化提出的要约“完全未获邀请;属机会主义性质;未能反映公司的基本价值”。

  随后,员工抵制潮将收购案推向前台,今年2月3日,中燃发布公告称,近4000名员工联合发函表示担忧新奥及中石化的收购要约对本公司业务、行业竞争及发展存在潜在不利影响,并表明员工相信现任管理层是日后有效管理公司的最佳选择。近日,参与此轮签名的员工数量增加至5500人。

  而在资本市场上,中国燃气对收购一事也采取了强烈举措,自新奥发布收购公告后,中燃部分股东不断增持股份,其中富地石油(Fortune Oil PLC)与韩国SK集团超过15次增持中燃,股价从收购前的2.8港元升至3.69港元,超过了新奥及中石化方面3.5港元的收购要约价,欲以此抵抗此次收购行为。

  同时,在收购事项开始之时,新奥能源方面表示:手中拥有9亿美元,价钱在此次收购中是最不是问题的问题。然而,当中国燃气掀起了15轮资本狂潮后,围绕着收购金额,却成为三方不可调和的问题。

  中燃总裁梁永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收购联合体如不提高收购报价表现收购的诚意,就免谈。而新奥能源则一直坚称,当前报价符合中国燃气的公司价值。两会期间,新奥能源董事长王玉锁表示,就收购中国燃气一事,新奥及中石化不可能提价。

  背后的股价之争

  目前看来,围绕着此轮收购最大的问题,即三方对于收购价格的争议。

  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燃气股价为3.75港元/股。如若按照新奥能源以及中石化提出的3.5港元的收购价格,从账面上无法获得中国燃气股东的认同。就此,瑞银分析师指出:收购方报价需高于2010年中国燃气配股价4.3港元/股,此轮收购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对此,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本月26日举行的中国石化2011年度业绩新闻发布会上表态:中石化不是为了收购而收购,不可能支付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3月19日,新奥发布公告称,鉴于所需批准预计在2012 年3 月31日前仍在审查过程中,将要约收购最后截止日期延长至2012 年5 月15日。

  至此,这场旷日持久、热闹非常的收购案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果。三方无法调和背后,却是难以言明的利益争夺。

  “中燃自身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财务风险、企业管理等,这些都是可以增值的地方,对收购方来说是一种利益空间。在企业治理方面,市场上的看法觉得中燃不能靠自身能力调整,需要借助外力的推动,去年底中燃股价连续数日上涨,正是因为有收购这么一个上行推力,”上述接近新奥能源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新奥收购中燃能够帮助其进一步完善企业管治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使得企业风险更小,股东回报率更高。”

  而在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看来:“此次收购案对国内的燃气分销市场影响重大,当事三方各怀心思导致收购难度较大。中石化和新奥的突然收购颇为意外,而中燃的剧烈反应背后隐藏的是几大股东的利益之争。”

  此外,市场认为,按照规模及销售量,若此次收购成功,新奥能源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燃气供应商,中石化也将从中分得一杯羹。但上述接近新奥能源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尚未能肯定,新奥有意与中燃进行进一步的业务合作,但收购成功后仍然维持中燃的上市地位,新奥与中燃将是相对独立的两家公司,彼此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

  最终将如何

  周修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收购失败的可能性较大。”而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中石化和新奥不愿意在每股3.5港元的基础上继续加价,收购价格过高难以获得股东同意。第二,包括富地石油、SK集团在内的投资者入股或者增持中燃的价格都处于较高水平,如果中石化和新奥拒绝加价,则中燃股东难以获得更多利益,因此这些大股东也不会同意收购。

  “暂时来说两者的利益尚未调和,因此收购成功难度较高。当然,不排除双方作出妥协,促使收购成功的可能。”周修杰表示。东方油气网分析师吕颖对时代周报记者称:“这是一件不太容易完成的事情。”

  吕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影响收购最关键的因素是,中燃的股份结构非常复杂,股东也非常多。而从运营层面来讲,中国燃气并没有什么经营困难或者业绩下滑,它最大的负面是高层的违规违章行为存在一定风险,但公司的运营等各方面都是比较正常的,并且,如此大规模的收购其持续时间必定比较长,估计今年5月份都很难会有一个明朗的结果。

  公开资料显示:中燃的股份结构确实较为复杂且分散,作为最大股东的韩国SK集团持股9.7%,第二大股东为刘明辉,其持股8%,阿曼国家石油公司(OOC)持有5.42%的股权;其他股东还包括印度燃气公司(GAIL)、亚洲开发银行、国台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以及中国石化、阿曼政府投资基金、荷兰国家开发银行(FMO)等。

  接近新奥能源的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从收购的财团一方来说,交易本身要满足一些先决条件,主要是内地政府机构的一些批文,现在就是要去做这个批文。前两天公告说交易要往后推迟,其实是因为批文还在审批过程中,结果还没出来,这些东西也不是财团一方能够控制的。毕竟决定要不要卖不是中燃董事会能决定的,而是在于股东本人。”

  3月19日,新奥发布公告称,双方已接获商务部通知,商务部已于3月2日正式受理双方联合提交的反垄断审查申请,如果在5月15日,仍未能获得商务部批准,双方可能会对收购要约截止日进一步延期。

  3月20日,中燃高管再次对新奥与中石化的收购表态,对新奥与中石化延长收购要约表示“强烈反对”。中燃总裁梁永昌在一份声明中称,要约期限延长一个多月,将使中国燃气以及公司的业务、股东产生更多不确定因素,甚至分裂。

  接近新奥能源的知情人士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财团一方很长时间都是希望能够坐下来与中国燃气面对面地谈,其实在2月8日的时候还特别发过信函,要求说,既然中国燃气已经有财务顾问,可以就这个事情坐下来谈了,因为以前它不谈是因为它说没有财务顾问。但现在中国燃气只让财务顾问与财团接洽,中国燃气本身就不愿意见面,这就让财团比较困惑了。”

  一方愿买,一方不愿意卖,这场关于中国天然气市场分布格局的商业战争,最终会以怎样的结果示人,市场将拭目以待。(记者 梅岭 特约记者 韦杏伶)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分隔线----------------------------
品牌中原联盟 河南慈善总会品牌中原爱心基金
电 子 邮 件:pinpaizhongyuan@126.com pinpaizhongyuan@163.com 豫ICP备11021917号-4
:1067015152 :1335310978 :1015925281 :1398823029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如文章作者、著作权所有人、网络传播权所有人看到后有任何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作出删除或修改处理。如作者、著作权所有人、网络传播权所有人看到后未及时联系我方,我方视为默认许可转载刊登,我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此声明 网站编辑部